湖北唯一!天门这家产业园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
初秋的天门绿色循环产业园
机器轰鸣不止
在立铭新材料车间内
叉车来回穿梭
铝锭堆叠如山
生产线一派火热
湖北立铭新材料有限公司刚出炉的铝锭被码放成垛,待冷却后装车运走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)
“从签约到投产,我们只花了一个月,真正实现了‘拎包入住’!”企业生产经理陈俊惠指着车间内的废弃铝材介绍,这些“废料”经过热熔、定型等工序“变身”为优质铝锭,这正是园区“回收-拆解-再生-制造”绿色闭环的生动写照。
这片1800亩、总投资105亿元的产业新城,不仅是天门的“绿色引擎”,更是一批干部钉在一线、拼出服务的答卷。
2023年9月,天门抢抓循环经济风口,引进泽铭集团,启动绿色循环产业园建设。项目刚落子,市政府迅速成立建设指挥部,年近花甲的天门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刘百斌主动请缨,带领专班扎根园区,成了企业的“全职护航员”。
从破土动工起,指挥部便实行“问题、责任、时限”三张清单管理,小事“日清日结”,难事集体攻坚。去年以来,指挥部筹备各类专题会、调研30多次,为企业破解手续、水电、气路等堵点30多项——5条10kV供电专线、天然气中压管道、加压泵站,都是他们“钉”出来的成果。
湖北立铭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铝型材挤压生产线上加紧生产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)
服务专班甚至走在企业前面:鑫贵铝业、鑫贵铜业融资遇阻,天门市委书记纪道清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,成功“牵线搭桥”;立铭铝业订单暴涨却人手不足,市里联动乡镇,两周内招来150多名工人;为安排员工住宿,指挥部协调腾出300多间宿舍……40多次“暖心服务”,让企业实现轻装上阵。
在一线攻坚的推动下,园区实现“从点到链”跨越发展。最初只有3个项目,半年吸引10余个新项目落地,泽铭铝制品、立铭城市矿产等企业快速聚集,补齐铝制品深加工链条,形成“前端拆解-中端再生-末端制造”完整闭环。如今,立铭城市矿产每天可拆解2000多台废旧家电,30秒高效分离铁、铜、铝等材料,再生原料直供下游制造光伏边框、精密模具——垃圾真正变成了“城市矿产”。
目前,园区已有14个项目投产、10家企业进规,今年上半年产值冲上65亿元,全年有望突破200亿元。
湖北立铭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铝型材挤压生产线上加紧生产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)
“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大的生产力。”天门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鄢池斌表示。干部们把办公室“搬”到一线,推动项目“签约即开工、开工即投产”,最快3个多月实现从建设到运营。
如今,天门绿色循环产业园已崛起为湖北唯一一家集回收、拆解、精深加工、循环再造高品质再生产品为一体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园。而天门干部的钉钉子精神,也为循环经济注入了强劲的“天门动能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