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线作战护安澜!天门2025年防汛抗旱实现双赢
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10:34 来源: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

2025年,天门市先后经历“初夏抗旱、梅雨防御、盛夏抗旱、秋汛攻坚、沉湖排涝”5轮考验,面对1961年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和汉江有实测资料以来“最密集秋汛”的双重挑战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始终锚定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以科学部署、硬核行动筑牢水安全防线,实现了防汛抗旱双赢,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起坚实的水安全屏障。

科学备汛:以“万全准备”迎战“千变汛情”

“汛前多一分准备,汛期就少一分风险!”这是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负责人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早在3月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便启动“地毯式”隐患排查,采取“单位自查+部门督查”双轨模式,对全市水库、堤防、涵闸等水利工程逐一“体检”,发现的37处安全隐患全部在4月底前整改清零;对暂未彻底整治的隐患,逐个制定应急预案,确保“隐患不演变成险情”。针对16个在建涉水工程,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与PPP项目指挥部联合“把脉”,要求所有项目必须编制度汛方案、配齐安全措施、明确责任人,其中,汉北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、沉湖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存在的16处堤防开口,更是被列为“加急件”,限期汛前完成复堤,恢复堤防防洪功能。

与此同时,全市重要堤防、水库、干渠、涵闸、泵站、水电站等514个重点水利工程相关责任人1966名、26个乡镇办场的“防汛行政责任人、技术责任人、巡查责任人”72名全员明责,罗汉寺闸、大观桥水库、沉湖五七泵站等关键节点的汛期调度方案与应急预案82个全部修订完善。从预警发布到抢险救援,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人、细化到岗,形成“人人肩上有担子,事事有人抓落实”的闭环管理。

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还组建由30名专家、27名专业技术人员、99名基层技术员与41名青年突击队员组成的水旱灾害防御“三组一队”,通过“理论授课+实操演练”“线上学习+线下实战”多轮培训,把抢险技能练得“炉火纯青”。

高效防汛:用“水利速度”较量“洪水速度”

“启动防汛四级响应!”6月18日入梅后,两轮极端强降雨突袭天门,平均降雨量达161.5毫米,多祥镇更是测得280毫米的大暴雨,旱涝急转的考验瞬间来临。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立刻进入“战时状态”,四楼防汛作战室24小时灯火通明,防御科3名工作人员轮班坚守岗位,监测水雨工情,与气象、水文、应急、住建等部门连夜会商,及时发布《防汛抗旱工作简报》3期,为决策提供精准依据。

水利工程同步“火力全开”。关闭罗汉寺闸进水闸以降低下泄流量,统筹调度五七泵站、彭麻泵站、刘家河泵站等沉湖流域泵站开机排涝,积极协调华严湖、沉湖治理二期工程等在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抢抓时机,采取挖堤挖坝泄洪分洪、抢装在建泵站机电设备等应急措施,全力抗灾救援,保障沉湖流域水位在设防以下。

为保障城乡居民出行安全,水利青年突击队闻令而动、向险而行,6台大流量一体化泵车火速奔赴排涝一线,高考期间驻守陆羽高中随时准备排涝,紧急驰援天门职院抢排内涝,成为汛期里守护城市的“青春力量”。6月28日,强降雨突袭小板镇,许家台池塘水位短时间内急剧暴涨,铁路桥下道路积水深达1米多,车辆滞留、村民出行受阻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第一时间调度水利青年突击队,驾驶大流量一体化泵车火速奔赴现场。6台22千瓦大功率水泵同步启动,轰鸣声中,积水源源不断被抽排。经过36小时连续奋战,道路积水彻底消退、恢复通畅,累计排水7.2万立方米——这一水量相当于34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。

10月的汉江秋汛,更是一场“持久战”。面对汉江7次编号洪水,汉江天门段4轮超设防洪峰,连日来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带队在汉江沿线值守,派出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,成功处置蒋湖巴家潭废弃机井出水、蒋场李家嘴散浸点等6起险情,每一起都在2小时内启动处置,抢在险情扩大前控制局面。10月15日,由于汉江持续高水位运行,多宝镇新滩垸出现30米的漫溢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当即发出号召,立即组织40余名“水利先锋”参与人员上堤,乘坐冲锋舟入户动员,劝导村民撤离,协助村民转移,截至10月19日18时,新滩垸393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,实现了人员“零伤亡”。

10月底,沉湖地区遭遇强降雨,五七泵站内江水位超过设计起调水位1.51米且持续上涨,涝渍风险陡增。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迅速调度五七泵站开启机组排涝,最高投入5台机组(流量100立方米/秒),连续运转281台时,累计排水2023.2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麻洋镇、多祥镇及汉川市沉湖镇的涝渍压力。“洪水退得快,群众早安心。”看着沉湖内垸渍水慢慢退下,沉湖五七泵站管理处负责人在连轴运转3天之后,心情终于平复了下来。

精准抗旱:把“干旱危机”变成“民生契机”

今年上半年,天门市降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偏少近四成,遭遇了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气象干旱,加之“水龙头”罗汉寺闸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建设,40万亩农田纷纷“喊渴”。面对“江河水位低、工程引水难、群众盼水急”的困境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上下拧成一股绳,打出“争水、调水、送水、护水”组合拳。

“罗汉寺闸引水流量能不能再提一提?天门几十万亩的水稻就要播种了!”5月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四楼会议室里,工作人员一次次拨通省水利厅的电话,语气里满是焦急。受罗汉寺闸除险加固工程与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减少影响,汉江岳口站水位比设防水位低10米,灌溉水源频频告急。为争取水源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组建专班多次赴省汇报旱情,最终争取到省厅增加罗汉寺闸引水量和抗旱救灾资金的双重支持,解了农田灌溉的“燃眉之急”。

不仅向汉江“要水”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还主动跨省协调“借水”。得知皂市镇13个村4.14万亩农田缺水最严重,分管副市长带队直奔京山市,与当地政府、惠亭水库管理处反复沟通,促成水库开闸放水;针对绿水堰水库供水受阻问题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往返京山市和天门,耐心协调沿线用水矛盾,最终为皂市争取到灌溉用水46万方,让干涸的稻田重新“喝”上了水。

面对不同乡镇的“水情痛点”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实行“一地一策”精准调度。对地势高、提水难的皂市镇,调度绿水堰水库开闸“自流灌溉”;对灌区末端的多祥镇,开启沿江泵站抽水;对竟陵街道,巧用北湖作为耀星泵站水源,保障城区周边农田灌溉。引汉灌区更是24小时值守各节制闸,实行“错峰灌溉”,让每一方水都能用在“刀刃上”。

“水泵电机无法启动,可能是接线柱过流发热了,我教您怎么拆换……”2025年7月盛夏,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2名技术员顶着38℃高温,在佛子山泵站里手把手教村民维修设备,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工作服。为了让抗旱“不停步”,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组建2支抗旱技术服务专班,实行“分片包联”,对全市13处乡镇灌溉泵站开展安全检查与技术指导,从设备安装维修到灌溉方案制定,全程“一对一”服务。

物资保障同样“跟得上”。防汛物资仓库里的71台套水泵设备被紧急调用,送到麻洋、小板、多祥、卢市、石家河等15个乡镇的抗旱一线。针对电力设施薄弱区域,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创新采用“发电机组+大流量水泵”组合方案,确保偏远村组“抽水不断电”。

8月盛夏,受汉江来水减少和高温少雨的双重影响,汉江水位持续下降,汉江岳口段水位距天门二水厂设计最低取水位(25.80米)仅差3厘米,城乡供水压力陡增。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要求供水单位启动应急响应,优先保障天门市城区及各乡镇生产生活用水,每小时报送取水水位数据,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保障出厂水达标,联合卫健、环保部门加大水质监测频次,确保末梢水达标,既保障了“有水喝”,更守住了“饮水安”。

从防汛“零伤亡”到抗旱“解民忧”,2025年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用“脚底板”担当、“钉钉子”韧劲,在汛旱交替的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“为民答卷”。

如今,看着丰收的稻田、满塘的虾蟹,群众的笑容里满是安心,这些正是天门守护水安全、服务民生的最好勋章。

2025年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以扎实的举措、顽强的作风,在汛旱交替的严峻考验中交出优异答卷。下一步,天门市水利和湖泊局将持续补齐水利设施短板,科学调配水资源,为来年汛旱防御工作筑牢基础,守护人民群众的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
附件:
Baidu
map